省部共建



一流本科教育四要素:讲抱负、讲标准、讲品质、讲保障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添加时间:2017年12月13日 访问量:

近年来,人们对于本科教育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本科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基。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无一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双一流”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进行建设的过程,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过程。通常,一流本科教育有四个显著要素:即讲抱负、讲标准、讲品质、讲保障。

一、一流本科教育必须讲抱负

一流本科教育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学生抱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发展应有高远目标定位

站得高看得远,学生的抱负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紧密相关。只有定位高远、规划务实,才能有效引领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学生立大志、成优才。长期以来,浙江工业大学坚持“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引领、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主战场,探寻找准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定位和方向,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上得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人才泵”。

(二)学生成才应有远大个人志向

一流大学需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须具备一流抱负。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目前我们处在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年轻学子更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学校以抓好“三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施“三大工程”(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校园新媒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书香工程”、开设“青年思享学堂”课程、开通“E路良师”、推出“四个一百榜样工程”、实施“我要上典礼”“我要上封面”等最美毕业生系列活动等一系列育人载体和平台,时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志向,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去,自觉追求卓越,努力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一流本科教育必须讲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制定专业建设论证评估要求、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过程规范,是完善本科教育标准体系、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一)注重专业建设论证评估

专业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专业论证是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水平、提高教学品质的基本保障。学校遵循“面向需求、优化结构、突出优势、打造特色”的指导思想,按照“专业建在优势学科上”、“做强工科,做优理科,做精人文社科”的工作思路,加大工科国际专业认证,鼓励其它类专业参加行业性专业评估,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标准,推进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出口为导向”的教育观和质量观。目前,学校已有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量和比例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同时,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主动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设和扶持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以教育部出台专业质量标准为契机,依据“国标”修订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方案。积极开展五年一轮的常态化校内专业评估,建立本科专业校内评估专家委任制度,出台《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质量技术与控制工程、市场营销、对外汉语等6个专业停止招生,增设了生物制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艺术3个专业。

(二)注重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提高课程质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一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全面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二是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调整与变化,每门课程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要求,定期开展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三是抓好课程建设核心环节。进一步做好通识教育核心、大类基础核心、专业核心三大系列核心课程(群)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推进SPOCMOOCs以及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大学先修课等课程建设。严格教学规定,教师要批改作业、进行答疑。设立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改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逐步实行考教分离,促进学风建设。

(三)注重培养过程规范有序

培养过程规范有序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各专业顶层设计,优化实验、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实训平台体系。优化基础规范、综合设计和研究探索等实验类型结构,构建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创业教育需求,构建创业通识、创业辅修、创业复合等多层次递进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关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于专业教育体系中。统筹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三是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教学状态数据库,加强动态监测和数据管理。

三、一流本科教育必须讲品质

一流本科教育的品质,体现在让教学过程变成研究过程、让实践过程变成体验过程、让教育关系变成对话关系,从而凸显教育的创造品质、价值品质和关系品质。

(一)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课堂是本科教育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一是鼓励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二是增强教学体验性。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和兴趣特长发展,推进线上和线下结合的翻转式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有效地挤掉“水课”。进一步提高小班化教学比例和质量,增强教学互动性。三是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以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推进以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评价为主的形成性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学业考核全程化、考核主体多元化与考核方式多样化。

(二)切实提升科研反哺教学

通过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科教融合、寓教于研,推动科研反哺本科教学。一是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更加厚实的平台。学校积极开放各类国家、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等用于本科教学,强化科研资源与本科教学的共享。二是将研究实践贯穿于教学,彰显研究型教学特色。学校将本科生科研纳入科研工作体系,选派有经验老师对学生科研项目进行指导,低年级学生选修“新生研讨课”、高年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院所或校内科研机构,完成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实践。三是将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及时给教学内容注入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最大可能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三)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培养思路,打破专业、学院壁垒和校园多重壁垒,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人才。一是搭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平台。通过三级协同创新体系、大学科技园、地方研究院、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载体,使学生接触最新科研成果,了解生产一线问题。以“挑战杯”“运河杯”、学科竞赛等为依托,开展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有力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搭建卓越人才成长平台。依托健行学院和国家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示范区。三是搭建综合能力提升平台。依托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四是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探索更加实效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3+1”“4+2”国际化短学期等。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开设一批SummerSchool(暑期国际化短学期项目)。比如机械学院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设“跨文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暑期课程,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质量工程”暑期课程;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邀请境外学术造诣高的一流专家、学者开设《自然科学与制药伦理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暑期课程,面向包括港、澳、台和海外高校在内的校内外本科生免费开放。加大国际化培养资助力度,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学生海外游学、留学。

四、一流本科教育必须讲保障

一流本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提高认识,加大投入,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本科教育保驾护航。

(一)本科教学重视程度要到位

一个大学对待教学和本科教育的态度,标志了其成熟水平。一流本科教育不仅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开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突出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特色,强化人才培养分层分类改革。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质量持续改进为目标,健全教学质量提升新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一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结合”(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三循环”(课内循环、校内循环、校外循环),“四检查”(开学、期中、期末、日常教学检查)、“五评估”(评学、评课、评教、评管、评专项)、“六反馈”(向学生、教师、学院、部门、领导、社会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

(二)教师学生发展投入要到位

加大教育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实施本科教学经费保障“六个一千万工程”,每年投入6000万用于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交流、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院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教学激励等。二是加大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2016年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10个教学实验室、45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7个学科实验室。三是加大教师教学精力投入,实施本科教学“优课优酬”和“教书育人贡献奖”评选。2016年对优秀课程给予每课时45元额外酬金的奖励,发放奖金总额250万;评选出首届教书育人卓越贡献奖2名,每名奖金20万元,教书育人优秀奖8名,每名奖金5万元。四是着力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全面放开学生转专业,进一步完善以“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机制。2016年共有419名学生成功转专业,转成比例达90.3%。学校全面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平均每名导师带4-6名本科生,同时正在考虑设计课外育人工作量,根据考核等级给予导师相应的工作量认可。

(三)优质资源政策保障要到位

建立健全教学资源按需配置机制,构建涵盖教师队伍、教学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激励等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本科教学育人氛围。一是加强本科教学师资队伍保障。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要求青年教师过好科研关、实践关、教学关。以学生受惠为最大的出发点,学校正在考虑设置教学型教授岗位,聘请一批科研基础好、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的教师为教学型教授,专职从事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打造一批以课程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并培养一批教学名师群体,为提高课堂品质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本科教学组织保障。成立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完善校院两级教学委员会,健全通识教育、大类基础核心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包括校友和行业代表的专业(学位点)指导委员会,强化教育教学的学术治理。三是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建立校院两级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体系,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力量,建立健全学生、同行、专家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完善本科教育评价激励保障。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实施院长教学工作述职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与院部拨款的关联机制。推进教学科研等效评价,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等在职称评定时提升一个级别,职称评审实行教学点评制。

请输入搜索信息:
  • 地址:中国·河南·开封·金明大道北段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综合办公楼 电话:0371-22822677 邮箱:ghfz@henu.edu.cn
  • 版权所有: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   107 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