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添加时间:2017年12月13日 访问量: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旋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10年办学历史的省部共建高校,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近年来,学校推进全方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形成了贯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过程监控、培养结果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着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取得较好实效。

一、以“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由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调控、改进等组成的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功能,执行良好,运行有效的“五三二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主要由“五个系统”“三个层次”和“两个观测点”“一个回路”构成。“五个系统”是指教学质量组织保障子系统、教学质量标准保障子系统、教学过程检查监控子系统、教学质量实时反馈子系统、教学质量调整改进子系统。“三个层次”是指学校、学院、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课程团队)三级监控层次。“两个观测点”是指教学评价系统中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量化评价。“一个回路”是指教学质量监控体完整的反馈回路。“五三二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已逐步实现质量标准多样化、监控实施全程化、信息收集网络化、信息反馈双向化、结果处理规范化和质量决策科学化,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机制化、制度化的保障,达到持续改善办学品质的目标。

(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发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白皮书》,涵盖目标与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6个一级指标,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等24个二级指标。并针对各项指标制定了《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教学督导团工作条例》《本科课堂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办法》《本科课堂教学学生网上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管理基本流程,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构建学校、学院、系(专业负责人、教研室/课程团队)三级监控体系,建立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业务水平高、分工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落实责任人。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除了发挥学校领导、教务处和各学院教学管理干部、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同志,以及校、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外,也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团和教学信息员两支辅助队伍的作用。

二、以“过程监控”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约束机制

(一)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全校本科教学工作综合性会议,讨论、研究、总结包括专业建设在内的各项本科教学工作;每年下半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本科教学工作专题性会议;同时各学院每年也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专题性会议,专题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实施校内本科专业评估。2012年开始,分3批对已有毕业生的文科类、理工类、体育艺术类的62个专业进行了校内自我评估。每批评估后,即向全校下发评估情况通报。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和绩效奖励,对在评估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院在一年内整改有成效并提交《专业整改方案》和《专业整改成效报告》。通过开展本科专业校内评估,进一步强化了内涵发展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实施教学“三段式检查”。包括“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准备、教学秩序和学生满意度测评为主;期中教学检查以组织师生座谈会、查阅教学档案、开展学生对课堂教学网上评价以及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为主要形式;期末教学检查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为主要形式,并制定出台“具体情况周通报制度”“简要情况日报告制度”“违纪作弊行为当天处理制度”三项制度,加强对学生期末考试的组织管理。

(四)开展教学“三评”工作。一是开展教师评学工作。在教务系统的教师成绩录入模块开设教师评教系统,任课教师录入学生成绩时,必须对所任课班级的学风进行总体性的评价,评价结果与班级的评优评先挂钩。二是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建成学生网络评教系统,期末学生评教成绩与教师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三是开展专业满意度评价。每学期的期中开展专业满意度调查评价,内容涉及学生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安排、专业教师满意度等5个方面。

三、以“信息数据”为支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一)完善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2012年开始,学校按照教育部数据上报要求,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填报工作。数据库系统采用开放型平台设计,与教育部评估中心数据库对接,实现数据的采集、管理、查询、分析与上报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对学校办学条件指标进行日常动态监测和预警,为学校及各学院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建立教学质量实时反馈通报制度。一是开展日常教学质量信息实时反馈。一方面通过教学检查通报、《教学信息报》、“校领导接待日”“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校长信箱”“教务处长信箱”“学生接待中心”等途径,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师生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予以答复。另一方面对校院两级教代会代表、工会代表、学生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提案和建议认真调研,及时回复和落实。二是实施学生“学期学业成绩单寄送”和“学业预警”制度。每学期放假后,向每位学生家长寄送子女在校期间学期学业成绩单。对不及格课程的学分数超过当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与限定选修课学分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学生,分别给予学业危机警告及劝其退学或编入下一年级学习。三是实行“专业建设白皮书”发布制度。学校2009年开始编印《普通本科专业建设白皮书》,公布所有专业每年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学生评教、教材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四六级英语考试、人才需求趋势等相关数据信息。专业建设白皮书结合相关数据统计,形成专业建设情况综述,对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和建议。

(三)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反馈机制。每年度对各个专业的招生、就业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对当年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率低于全校平均第一志愿录取率、且录取平均分低于学校录取平均分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学校当年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减少10%招生计划;对连续3年就业率低于学校当年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减少20%招生计划;对连续四年就业率低于学校当年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减少30%招生计划,次年暂停招生。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停招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社会工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8个专业,减少部分专业招生数量。

四、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奖惩机制

(一)实施教学业绩奖励。设立教学业绩奖,对教师所获得的教改课题、各级教学奖、发表教学论文、编写教材、指导学生课外各类竞赛等均给予相应的奖励,奖励最高金额可达50万元/项。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校内津贴分配方案中,将“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列入奖励范畴。从2015年开始,设立项目管理业绩奖。

(二)表彰优秀典型教师。开展各级“教学名师”“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我最喜欢的好老师”“福抗教学奖”“集英助教教学奖”等评选活动,举办“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并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对于评教成绩居前5%的教师在教学评奖、评先上予以优先推荐。从2009年至今,八次评选本科课堂优秀奖,获奖教师518名;从2005年至今,举行了七届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教师152名;获福抗教学奖教师26名;两届评出“集英助教教学奖”教师50名。

(三)建立教师帮扶引导机制。对学生评教成绩靠后5%的教师经学院进一步核实,确实存在教学质量问题的,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学督导跟踪听课或反馈给人事处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列入教师轮训计划。另一方面,督促学院为他们配备指导教师,通过“传、帮、带”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经帮扶引导后确仍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予以调整。

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我校仍处在不断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中。我们殷切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向兄弟院校取经学习,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思路、新举措。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友兰学堂中楼 邮箱:ghfz@henu.edu.cn
  • 版权所有: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   107 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